日本美容仪公司雅萌遭遇业绩“滑铁卢”。12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雅萌发布了2024财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雅萌实现营业收入127.18亿日元,同比下降32.4%;净利润同比下滑99.6%,至600万日元。 在此次财报中,雅萌指出,随着入境需求的增加以及就业和收入的改善,报告期内,日本本土市场的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但公司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全球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日元贬值、消费者情绪的变化”等,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海外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63.6%,计划加大在华营销力度 官网资料显示,雅萌始创于1978年,2009年成为日本第一家上市的美容仪器公司,并于201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推出多功能美容仪升级版HRF-10T。 面对业绩缩水,雅萌方面坦言,为实现“中期管理规划”中,到2028年4月录得700亿日元年营收的目标,公司一直在优化家庭购物销售、商店销售以及直销和海外业务渠道,同时进行研发和海外投资。在日本市场,雅萌旨在通过提高广告效率以增厚利润。在海外市场,公司于今年7月在越南推出了专业面部护理产品,随后于11月在胡志明市开设店铺。 分渠道来看,报告期内,雅萌在日本家庭购物销售、直营销售、海外业务方面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呈现下滑趋势,商店销售则有所增长。其中,海外业务销售额跌幅较高。数据显示,上半财年,雅萌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海外业务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63.6%,至29.86亿日元。 值得关注的是,雅萌业绩的“疲态”从2023财年便已显露。在截至2024年4月的2023财年中,雅萌的营收同比下滑约26%,至320亿日元,净利润降至3.98亿日元,同比下滑约89.8%。 彼时,雅萌方面表示,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跌幅超出预期。一方面,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引发了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强对射频美容仪的监管,一些同行赶在新规落地之前打折促销,也导致了市场变动。 在2024财年上半年财报中,雅萌再次肯定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虽然中国市场射频美容设备受到了监管政策的影响,但公司仍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动作”。具体来看,雅萌计划在第三季度及以后,通过多种举措恢复销售表现,包括针对年末购物季推出专门的销售措施;利用新收购的公司加强产品推广;在中国市场加强广告投放,并拓展包括越南在内的海外市场。 尚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消费者称“用后皮肤不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雅萌在财报中提到的“政策影响”,指向202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公告明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今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射频治疗仪类产品有关要求的公告(2024年第84号)》,为平稳有序推进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结合产品研发实际,统筹考虑公众用械安全和产业有序发展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决定,自2026年4月1日起,《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附件中09-07-02射频治疗(非消融)设备中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已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原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原注册证在2026年4月1日前到期的,注册人可向原审批部门提出原注册证延期申请,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26年3月31日。 雅萌天猫旗舰店客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目前该品牌还未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还在审批过程中,雅萌是首批射频治疗仪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的品牌之一,备案信息已经可以在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查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公告中指出,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注册人、生产企业应当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 不过,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输入“雅萌”关键词发现,关于该品牌的投诉多达685条,其中,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在使用雅萌美容仪后皮肤产生不适。有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花费6700余元购买雅萌美容仪,仅用两次就皮肤过敏,还有消费者称,在收到雅萌美容仪后一周内使用了三次,“用后脸上就开始泛红、长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翟永军 《新京报》原文链接: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5119113168172.html
|
GMT+8, 2025-1-8 05:52 , Processed in 0.019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