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第一家电网 门户 要闻 查看内容

智能门锁售后维权难,标准出台将有效规范行业秩序

2025-4-15 09: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810| 评论: 0|原作者: 孙慧娟 实习生李国强

摘要:   虽然我们都认为,唯有天才方能造出伟大的作品,但今天我想说,无名的工人同样能够制造出毫不逊色的杰作。  5年质保1年就坏的“维修空谈”  智能门锁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安全“守门人”,但随之而来的售后维 ...
  虽然我们都认为,唯有天才方能造出伟大的作品,但今天我想说,无名的工人同样能够制造出毫不逊色的杰作。

  5年质保1年就坏的“维修空谈”

  智能门锁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安全“守门人”,但随之而来的售后维权困境却让消费者措手不及。

  4月9日上午,消费者丁女士告诉记者,一年前通过“快手”平台在线上店铺购买了指纹锁,保修期显示五年,但如今电机故障,店铺却已关停,联系客服却仅收到“已无法联系卖家”的回复。

  “线上店铺没了,生产厂家总该负责吧?”丁女士顺着当时销售人员所使用的公司名称找到了生产企业,却得到更意外的答复:厂家告知从未生产过此款“无品牌标识”的锁具。并且,厂家展示了所有产品型号,告知他们的线上线下门店从未售卖过丁女士手中的这款密码锁。

  “现在这种造假售假的情况屡见不鲜,作为企业,我们也要启动溯源处理。”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家没有该款密码锁相关配件,因此无法支持丁女士付费购买配件的诉求。

  消费者权益该如何保障?为此,记者咨询了济南市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的李律师,“消费者维权时需要提供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以及具体的投诉请求、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李律师告诉记者,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购买,都应妥善保存交易记录、与商家的沟通记录、产品信息等材料。

  截至发稿前,丁女士的投诉依旧在协商处理中,相关部门已及时介入。记者也在走访中发现,密码锁在维修、安全、隐私等领域的维权较为常见。

  智能产品“软硬件”藏“硬伤”?

  4月9日,记者通过“黑猫投诉”联系到消费者张先生。“通过一次展销会,我才知道花4200元购买的指纹锁,实际原厂价格仅为3200元。”张先生表示,考虑到商家需要利润,当时没有追究差价过高的问题。“然而,用了不到一年,指纹锁的门把手突然断裂,产品不仅价格高,连基本质保都打折了。”

  一位受访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指纹锁像素不佳的问题。“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指纹锁,商家宣传的是200万像素,实际只有7万像素。”受访者为此进行投诉。

  商家是否有诱导消费宣传之嫌?记者致电品牌方,旗舰店品牌经理告知,“产品页面显示的1080P是屏幕分辨率,并没有直接标注摄像头像素。但客服人员是新员工,在消费者询问像素时没有及时说清楚。鉴于客户已使用4个月,可以给客户提供‘退货退款’处理或者免费升级该品牌更好的款式。”消费者则认为,“1080p的视频分辨率,画面应有约207万个像素,而实际只有7万像素。”截至发稿前,双方还在协商中。

  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等线上平台的诉求中,部分智能门锁还会出现没反应、指纹打不开,需要常备备用钥匙等问题。此前,有新闻报道显示,江苏淮安的李女士曾被智能门锁挡在门外,面对黑屏门锁无计可施,只能撬棍破拆。

  对此,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市中区的知名品牌客户服务中心,产品经理李萧然介绍,智能门锁打不开原因复杂。除质量问题以外,硬件上,电池电量不足较为常见,部分产品电池续航差、电量显示不准,机械部件长期使用易磨损老化。软件层面,系统漏洞或故障会引发死机等问题,导致解锁功能失效。在低温、潮湿环境下,智能门锁也容易出现故障,像北方冬季电池性能受影响,潮湿环境中内部电子元件易受潮短路等。

  “锁不住”的隐私困惑

  10日中午,记者在文旅城鹊华居小区见到了业主薛女士,“邻居安装的带监控密码锁侵犯我们家的隐私。”薛女士告诉记者,邻居家的密码锁位置正对自家门口,把自己家人进出和访客情况拍得一览无余。

  针对此事,记者致电山东盛伊恒律师事务所的曹律师,他的建议是,门锁带监控摄像头对着邻居门口是否违法,主要取决于是否侵犯了邻居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果摄像头仅拍摄公共区域(如走廊),且未涉及邻居的私密空间(如门窗、院落),通常不构成侵权。若摄像头能拍摄到邻居的家庭成员活动或出行规律,则可能侵犯隐私权。如用于保障个人财产安全,且未将监控画面公开或传播,一般不被视为违法。

  “我们安装这种密码锁,目的是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并没有将监控画面公开传播过。”在协商过程中,邻居王先生也表达了他的观点。

  为了及时解决业主诉求,社区也及时介入,工作人员在调解中表示,社区无法强制业主更换密码锁,目前正在进行协商处理。

  针对薛女士的投诉,曹律师建议,“如果协商不定,消费者可以通过仲裁、司法等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视界观

  新规为智能门锁戴上“紧箍咒”

  如何让智能门锁不再“锁”住消费者?记者从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看到,“智能门锁企业应当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一栏被勾选的次数最多。

  一款产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本质上,需要企业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全链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门锁时,不能只看价格和外观,要仔细了解产品的技术参数、安全性能以及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可以参考专业评测机构的报告,或者向有使用经验的人咨询。

  商家提醒,购买后,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和维护智能门锁。定期更换电池,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门锁打不开;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不要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注意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避免被他人非法获取。

  据悉,2025年4月1日实施的《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等级划分和测评方法。标准的实施将为智能门锁有效抵御远程网络攻击、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守护百姓家庭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给智能门锁戴上“紧箍咒”。

  原标题:融媒·深调查丨智能门锁“锁”住了谁?

  值班主任:高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总机:010-63510912; 咨询热线:13401051135; 客服QQ:1900713212
版权所有 第一家电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2019733号-1

Archiver| Comsenz Inc.   

GMT+8, 2025-4-18 19:18 , Processed in 0.0245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