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正经历一场“需求驱动的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2024年全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达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全年销售额突破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平均单价上涨7.6%至452美元,量价齐升态势显著。进入2025年,这一增长势头未减——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达509.6万台,同比增长11.9%,头部厂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Top5厂商合计占据63.4%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加剧。 国内市场的爆发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落地,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成本,叠加生活节奏加快背景下,年轻群体对“解放双手”家电的需求激增。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国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40%,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海外市场扩张:中国厂商主导,渠道与产能优势凸显 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改写全球市场格局。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基地,中国厂商凭借供应链效率、渠道掌控力和产品性价比,在发达国家市场持续扩张。2025年8月正值出口旺季,苏州多家扫地机器人企业负责人透露,今年出口订单增长显著,部分工厂满负荷生产,海外订单甚至排至年底,欧洲市场更实现超100%的同比增长。 头部厂商的差异化策略是海外扩张的关键。石头科技一季度全球出货98.2万台,以19.3%的份额位居第一,同比增长50.7%,其西欧和中国市场合计贡献超50%的出货量,并在捷克、丹麦、德国等11国位列第一;为巩固美国市场,石头正加速线下门店入驻,推动高端产品渗透。科沃斯则聚焦亚太、俄罗斯、中东等区域,通过深化西欧零售渠道布局,推动“单一清洁工具”向“全场景智能管家”转型。追觅在西南欧(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表现亮眼,出货量均位居榜首。高端市场平均单价达627美元,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小米凭借AI新品和渠道优势,在东南亚及西南欧入门级市场保持竞争力。 相比之下,传统巨头Irobot则陷入颓势,一季度全球出货同比下滑30.6%,市场份额跌至第五,北美市场平均单价降至385美元,产品迭代滞后与供应链成本高企使其竞争力持续弱化。 产品迭代升级:技术突破重塑用户体验 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已从“规模战”转向“技术战”,清洁效率、空间智能化与基站功能的迭代成为核心驱动力。 清洁效率方面,边角覆盖、拖布设计、吸力优化等多维度升级显著。头部品牌通过形态设计与机身构造创新,解决边角清洁盲区;拖布升级成“圆盘先拖后洗”升级为“活水滚筒洗地”,销量占比超10%,与圆盘拖布产品并行发展;风机与风路设计优化则提升了顽固灰尘的清扫能力,但吸力作为压强单位不能完全代表实际吸尘量,行业后续或规范吸力指标定义。 空间拓展与智能化则是各厂商的前瞻性布局。石头新一代产品通过机械臂技术,将扫地机从“二维平面清洁”升维至“三维空间整理”,虽短期对清洁体验提升有限,但为远期“具身智能机器人”积累了关键技术。 基站功能的迭代则直接优化用户体验。从单充电到自清洁,再到全能基站(新增上下水管道接入、基站盘子自清洁),用户操作步骤大幅减少,使用便利性显著提升。 封面新闻认为,技术迭代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推动行业从“清洁工具”向“智能服务”升级,为长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政策、技术与竞争共驱 行业进入“黄金增长期” 2025年,扫地机器人行业正站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市场洗牌”的三重风口上。国内“以旧换新”政策与年轻群体消费升级共同推动需求爆发;海外市场中,中国厂商凭借产能与渠道优势,逐步替代传统巨头;产品端,清洁效率、空间智能化与基站功能的迭代,则持续刷新用户体验上限。 当前,头部厂商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石头以全球渠道与高端产品领跑,科沃斯推动场景转型,追觅深耕高端市场,小米巩固入门级优势,而Irobot的衰退则警示行业——产品创新与供应链效率是生存关键。未来,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逐步落地,扫地机器人或将从“清洁工具”进化为“家庭服务机器人”,开启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过程中,谁能平衡“短期规模”与“长期技术”,谁就能在行业黄金期中占据先机。 封面新闻记者 寇梦珊
|
GMT+8, 2025-8-28 15:28 , Processed in 0.0279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