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鸿儒 5月的中国,盛夏未至,热潮已彰。一场覆盖老旧产品的“焕新革命”席卷大江南北,勾勒出一条亮丽的上扬曲线——4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相关商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数字的跃动,为经济注入活水,也润泽万家。 5月的世界,风云变幻,百舸争流。一块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之石”彰显中国定力,给出了扩大内需的破题之钥——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长,为中国经济增加韧性,也惠及百业。 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回升具有较多有利条件,政策工具箱不断上新,其中之一便是“要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需求释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这款空调的能耗很低,我已经咨询了解了很长时间,但对价格一直有些犹豫。现在有了以旧换新的折扣优惠,我决定马上购买。”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在线下门店一口气购买了3台一级能效的智能新风空调,以旧换新补贴叠加门店促销优惠,一共省下1800多元。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空调消费市场的增长。据奥维云网数据,4月份全国空调零售线上同比增长34.8%,线下增长12.2%。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消费者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变为“好不好”。王女士告诉记者,在这次购买中,她特意挑选了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之前因为价格一直纠结买哪款产品,现在能够享受国补,当然更愿意买性能好、功能强的产品了。”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并非个例。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的响应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着消费市场的升级与转型。 “以旧换新政策拉升作用非常明显,不仅拉动消费规模,而且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奥维云网大家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杨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政策的推动有助于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确保营收利润的稳定,从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同样认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这验证了其作为经济政策工具的精准性”。 朱克力表示,以空调行业为例,节能机型补贴推动企业加速淘汰低能效产线,反向倒逼压缩机技术迭代更新。“这种市场驱动型的技术升级比行政指令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更具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和19.9%。 深挖潜力,完善措施解决堵点 今年,全国各地一系列加力扩围支持以旧换新的政策持续发力,以旧换新热潮延续。截至4月份,辽宁省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直接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00亿元;江苏省家电累计销售767.4万件,实现销售额182.9亿元;贵州省直接带动消费158亿元。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于提振消费、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旧换新政策相当于在不增加居民负债的前提下释放消费潜能。”朱克力说,从宏观经济循环看,以旧换新形成的消费增量,通过产业链传导转化为制造业订单,再通过就业和工资渠道反哺消费能力,构成了正向经济循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中仍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国补政策要求渠道先行垫资,再进行核销。这一模式对大商户影响较小,但中小商户因资金压力难以承接。”杨超说。 对此,朱克力建议创新企业的参与模式,例如家电企业可推出旧件折价叠加分期付款的混合支付方案,进一步释放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 此外,朱克力认为,政策可在三个维度进行优化。一是建立动态品类管理机制,根据技术迭代速度调整补贴目录,例如将智能家居设备纳入支持范围。二是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完善旧件回收、拆解、再制造的商业闭环,避免以旧换新演变为资源浪费。三是探索市场化补贴机制,引导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建立换新基金,政府补贴逐步从直接现金激励转向税收抵扣等间接手段。
|
GMT+8, 2025-5-29 17:04 , Processed in 0.0256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