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扩大内需效果继续显现。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0.17%。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 “从8月的数据来看,各项政策对于扩内需、优供给、促循环、增动能积极作用继续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不过,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8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下行至3.4%,已经是连续三个月增幅收窄,这或说明以旧换新的政策效应开始走弱;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程强也表示,7月消费端已受“以旧换新”补贴节奏放缓与汽车零售转负的拖累,8月这一趋势延续,显示耐用品透支效应和居民收入预期偏弱的双重压力。 “总体看,当前生产强于需求的特征相较7月有所强化,消费、投资、出口的边际下行幅度相对较大,而需求的边际放缓可能进一步制约生产的扩张,三季度GDP增速较二季度将有所下调。”张林表示。 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增长 从消费来看,今年以来,在“国补”资金接力供给,贴息政策靶向精准,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的作用下,市场销售稳步回升,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势较好,网络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服务消费持续扩大,假日出行增加,文旅消费升温,体育赛事、电影演出市场等较为活跃。 “2024年特别国债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段内,家具、家电、通讯器材、电动汽车等相关产品的零售额取得了显著增长,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政策效果,并且当前政策效应仍在延续。”张林表示。 当前,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下达,接力发挥政策效能,商品消费持续增长。8月份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电动自行车产量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不过,受部分地区国补资金退坡影响,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建筑装潢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6%、14.3%、14.2%、7.3%、-0.7%,除文化办公用品类外,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回落。 一个亮点是,新型消费发展向好。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型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线上消费、新型消费发展向好。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领域日益成熟,不断成为新的消费增长极。 同时,生产带动效能持续释放。扩内需政策效能向生产端传导,相关行业的生产较快增长。设备更新带动下,8月份,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4.8%,相关的机床数控装置、包装专用设备等设备更新类产品增速都超过了10%。 不过,张林也提醒,稳定消费并不能依赖单一的一项政策发挥作用,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提前消费可能要大于新增消费。 “目前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是比较清楚的,一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在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下依然是变差的,居民依然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二是服务消费增长虽有较大空间,但其需要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能够摆脱低价竞争,并转化为工业部门劳动报酬的整体性改善,这一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张林表示。 “下阶段,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优化,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等民生政策逐步推行,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中秋和国庆假日即将到来,将进一步带动假日消费,消费有望继续扩容提质。要进一步实施好消费提升专项行动,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完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供给,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付凌晖表示。 民间投资未来有望加速 从内需另一端的投资来看,8月降幅进一步扩大,内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需求方面,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较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这是连续5个月回落,续创疫情封锁期外历史新低;8月份环比下降0.2%,虽然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投资端动能持续走弱。”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较大,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拖累,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其中1—8月份,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7%,下拉全部民间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至-2.3%,对整体投资的拖累作用加深,民营企业‘不敢投、不愿投’现象没有出现缓解,反内卷导致部分行业投资进入观望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出口下行等因素叠加,共同对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形成压制。”伍超明表示。 不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的带动作用继续显现,前8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1—8月份,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快于民间项目投资1.2个百分点,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40.6%,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提高1.7和2.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民间投资,9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民间投资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会议要求,要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付凌晖表示,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间投资面临一定压力,但从未来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民间投资增长有支撑。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GMT+8, 2025-9-18 12:01 , Processed in 0.1471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