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以“终结暴利”为名的“屠龙少年”,似乎正在变成自己曾经反对的模样。 曾几何时,徕芬凭借“技术普惠”的口号,在创始人叶洪新“工程师”人设的加持下,以高性价比产品席卷市场,成为中产平替的国货之光。 但现在,当质量问题与售后纠纷频发,这个迅速崛起的品牌故事,正迎来信任的反转。 徕芬吹风机使用中冒烟,返修邮费近120元 近日,消费者尹夏在社交平台上投诉,自己购买仅两年的徕芬吹风机在使用中突然冒烟,而随后近120元的维修费,更让他对这一网红品牌的品控与售后服务产生了质疑。 据尹夏描述,事发时他正在使用吹风机,开机仅约五分钟,机器便突然冒出白烟。 “我当时头皮都发麻,赶紧拔掉电源,现在想想都后怕。”尹心有余悸地表示,这次经历让他对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在他看来,这已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的隐患。 然而,事后的售后处理更让他感到心寒。尹夏联系了徕芬官方售后。对方要求他将吹风机返厂检测。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免费维修,而是一张近120元的维修报价单。 “我花几百块买的徕芬,用两年就坏,修一下还要120元,这和买个新的入门款有什么区别?感觉自己像个冤大头。劝所有姐妹避雷!别为网红品牌的溢价和糟糕售后买单。省钱是小,主要是有点要命。”尹夏对此感到震惊与不解。 他认为,对于一款因潜在安全问题而损坏的产品,品牌方不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反而将维修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让他难以接受。 尹夏告诉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目前售后已经联系自己,并且道歉,说有专人处理,但是还要等回复。 针对此事,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多次致电徕芬官方热线,一直未有人接听。 “戴森平替”神话破灭?安全指标不达标遭点名 尹夏的经历并非孤例。 另一位消费者李莉向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讲述了类似的困境。她花费500多元购买的徕芬LF03,虽享有五年保修,却在三年内维修了两次。如今,吹风机内侧再次出现发红现象,因担心安全隐患,她已不敢继续使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徕芬词条的投诉已超1400条。 更严重的是,2024年11月,浙江一名消费者在使用徕芬吹风机时,手柄末端突然冒出火星,导致衣物炸黑、皮肤灼伤。这一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将徕芬的产品安全问题彻底推向了公众视野。 随着品牌规模扩大,过度营销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宣传中强调的“极致性能”与“技术普惠”,与消费者反馈中频现的质量问题、维修经历形成了鲜明反差。 2025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徕芬吹风机因安全指标不达标被点名。 此外,徕芬关联公司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因虚假宣传被景宁畲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罚款9.5万元。处罚主要针对其宣传内容“0.1°精准控制”“300%的驱动力增长”“电动牙刷热销榜TOP1”等缺乏客观依据,且部分数据引用不准确(如销售额第一被误标为销售量第一) 。 徕芬成立于2019年,最初以高速吹风机切入个护市场。作为曾经凭借“戴森平替”光环迅速崛起的小家电黑马,徕芬“技术破局”和“价格革命”的叙事,精准地击中了年轻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国货的期待。 在营销层面,徕芬通过KOL种草、短视频测评等方式,强调“转速”、“风速”等性能参数,对标高端国际品牌,将动辄数千元的国际品牌产品价格“打”至数百元级别,也为徕芬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口碑。 徕芬高速吹风机于2021年上市,当年即取得全年1.3亿元的销售额。次年(2022年)的“618”购物节期间,徕芬销售额进一步飙升至1.67亿元,并登上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榜榜首。其销售额也在2023年达到30亿元,成为小家电市场的黑马。此后,徕芬开始扩张产品线,进入电动牙刷等领域。 然而,当营销的潮水退去,品控的短板便暴露无遗。 有观点认为,徕芬作为迅速崛起的网红品牌,前期将大量资源投入营销,打造“戴森平替”、“高速护发”等概念,但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品控管理上可能存在短板,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当初被宣传洗脑,以为花小钱能享受大牌体验,结果买到的只是营销包装。”尹夏的感叹,道出了无数消费者的失望。 正如尹夏所警示的:“省钱是小,主要是安全。”对于任何品牌而言,产品的安全与可靠,永远是不可动摇的基石。当这块基石动摇时,再华丽的营销故事,也终将崩塌。 (尹夏、李莉为化名) 《凤凰网财经》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9119051018696682
|
GMT+8, 2025-11-19 12:33 , Processed in 0.0515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