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科电器”)发布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再度双双下滑。业绩“失速”背后,多重隐忧同步凸显,销售费用高达研发投入的14倍,渠道网络半年收缩超18%,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与售后的投诉亦频频出现。当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然触顶,曾经的“剃须刀之王”,又该如何赢回消费者的青睐? Q3利润收窄背后 销售费用飙至研发投入14倍 公开信息显示,飞科电器是一家集剃须刀、个人护理电器、生活电器及厨房电器于一体的研发、制造、销售企业。公司坚持结构性双品牌战略,旗下拥有“FLYCO飞科”和“POREE博锐”两大品牌。 然而,这一战略在2025年的业绩承压中尚未显现出预期效果。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下滑8.4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下降1.61%。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营收9.24亿元,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75%与8.76%。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一度显现修复势头,但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下滑却直接拖累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究其原因,Q3的利润收窄主要受到毛利率下滑与研发费用增长的双重挤压。 飞科电器“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长期备受关注,其营销举措也在持续加码,今年上半年便邀请了贾乃亮担任剃须刀品牌代言人。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这一结构性失衡表现得尤为明显:2021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从7.698亿元攀升至14.86亿元,累计增幅近一倍;而同期研发费用却从1.32亿元回落至9641万元,呈现不增反降的趋势。 这一反差在三季报中更加突出,2025年前三季度,飞科电器销售费用高达10.12亿元,研发费用仅为0.7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4倍以上。单看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扩大至18倍,显示出研发投入相对弱化的趋势仍在延续。尽管公司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195.5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0.99%,创下近期新高,但与同期3.08亿元的销售费用相比,研发投入规模仍然相形见绌。 质量投诉频发 子品牌营收同比下降18.07% 尽管财报显示,飞科电器线下KA渠道已覆盖全国,并与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主流卖场建立了稳定合作,拥有数百家经销商网络,但其渠道渗透的深度与质量仍存隐忧。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大润发、家家悦等商超中,飞科产品虽占据一席之地,但在屈臣氏等CS渠道中,却难觅其踪,取而代之的是徕芬等新兴品牌。 进一步分析渠道结构可以发现,飞科电器的经销商网络规模出现显著收缩。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经销商数量为374家,这意味着在半年内净减少了83家,下滑比例高达18.16%。 早在2022年,飞科电器曾对“博锐”和“飞科”的品牌定位进行过优化调整。在推动“FLYCO飞科”品牌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高颜值设计驱动产品高端化,实现品牌升级的同时,将“POREE博锐”品牌定位为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极致性价比。这一策略在初期成效显著,2022至2024年间,飞科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从45.22%持续提升至60.78%。 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上半年发生逆转,上半年飞科电器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降至56.37%,同比下滑8.5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子品牌“博锐”也出现营收与占比的双双回落,其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下降18.07%;销售额占比为19.48%,较去年下降2.22个百分点。 在黑猫投诉等公开平台上,关于“飞科”的消费者投诉累计超1200条,仅本月内就新增投诉12条,内容涉及产品在质保期内出现故障、维修周期过长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退货受阻等。这些问题覆盖了飞科与博锐品牌的吹风机、剃须刀、电动牙刷等多个主要品类。 针对三季报中出现的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等问题,记者向飞科电器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函。对方虽表示将查看函件,但截至发稿未获进一步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苏桐) 《大众新闻》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7491388636444329&wfr=spider&for=pc
|
GMT+8, 2025-11-3 19:07 , Processed in 0.0253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